刮鬍刀廣告「#MeToo」掀熱議

2019年,知名刮鬍刀品牌「吉列」發布了一支廣告影片,響應2017年發起的「#MeToo」潮流,以過去30年的廣告詞,「男人最好的模樣」(The Best Men Can Be)破題,探討諸如職場性騷擾、校園霸凌、性別歧視等「有毒男子氣概」(toxic masculinity)議題。
廣告上架立即引發熱烈討論,短短3天,就有856萬人觀看。支持者稱讚吉列肯為對的事發言,有助於兩性平等;另一派則是認為廣告內對於男性的行為太過於一概而論,將其妖魔化成性騷擾或性侵加害者,把男性的活力曲解為暴力,有深化刻板印象、醜化男性之嫌。
有毒男子氣概」指的是現今社會中對於男性有霸主意識、貶低女性、過分自主、抑制感情幾大特徵,並表現出過度的大男人主義及恐同行為。
廣告後半段,針對社會上男性各種「有毒男子氣概」的行為,表示對孩子的教育應與時俱進,影片中出現大量諸如職場性騷擾、校園霸凌、黃色笑話等畫面,認為不該總以「男孩永遠長不大」(Boys will be boys)來當藉口,讓錯誤的行為合理化的社會文化,響應社會上的「#MeToo」潮流,但也有人批評吉列跟風「#MeToo」運動,本質實屬商業操作,是刻意且矯情的舉動。
▲廣告中對於男性不當行為做出大量著墨。
影片公開後引起民眾展開激烈的討論,在不少推特用戶打上「#TheBestMenCanBe」的標籤,響應並讚揚吉列肯為正確的事物發聲;但在YouTube的評論卻完全相反,不喜歡幾乎是喜歡這支影片的兩倍,認為導演是女性,作品對於施暴者的設定本身就有許多錯誤,把所有男性都貼上「有毒男子氣概」的標籤,因此揚言將抵制吉列的刮鬍刀。
▲透過廣告表達品牌立場。
據華爾街日報報導,吉列刮鬍刀的母公司P&G,近年來常運用廣告表達性別平權與移民等的立場;而面對這支廣告如此兩極化的討論,將可能逼走不同立場的顧客。吉列北美區品牌總監巴拉(Pankaj Bhalla)表示,將不會撤下廣告,認為它激起許多熱情的對話,創造更多人做出更進一步思考正是這支廣告所被賦予的意義。
品牌若能夠堅持做認為有意義的事情,不只是利益取向,讓消費者認真看待現存的社會議題,就算短時間會流失部分的顧客,也會可能重新找到願意追隨「新」品牌精神的的忠實族群。